机构入驻

上海取消中考?真相与误读全解析

来源:积分落户网

2025-11-16

10 浏览

近日,上海家长群被一则消息刷屏:"上海取消中考!"起因是2025年10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的表述被部分自媒体解读为取消中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对非沪籍家庭而言,更担忧政策突变影响子女升学路径。但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将结合官方回应与政策细节,厘清关键信息。

 

上海居住证积分不会算?点击【上海居住证积分模拟打分计算器】一键算分

一、政策真相:官方辟谣与试点范围

 

上海市教委在政策发布后火速辟谣,明确"长学制贯通培养"并非取消中考,而是两项具体改革:一是支持优质高中与初中合并办学,构建"完中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二是在此类学校试点课程一体化设计,减少学段衔接损耗。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等完全中学,虽存在校内初中升高中通道,但未通过直升考试的学生仍需参加中考。

 

当前试点规模极小,仅少数新建科学高中或一贯制学校参与(如浦东新区规划校),且主要面向本校小升初学生。上海市教育局强调,2025年全市中考制度正常实施,3.26万名指标到校生政策同步保留。网传"上海取消中考"实为对"贯通培养"的片面误读。

 

二、贯通培养试点的核心逻辑与限制

 

试点核心在于"资源贯通"而非"考试取消"。例如成都先行试点的8所学校中,贯通班学生虽可不参加中考,但课程需重构为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并建立综合素养评价体系。这种模式对家庭规划能力要求更高:家长需从小学起自主设计12年学习路径,而非仅冲刺中考。

 

但对非沪籍家庭,需注意三重限制:一是试点仅覆盖"政策性入学"学生,即持有上海户籍或符合条件的居住证积分人员子女;二是中途退出贯通班的学生仍须参加中考;三是学位分配不与房产绑定,避免催生新"学位房"炒作。浦东某试点校家长反馈:"孩子虽免中考压力,但高中分层更依赖平时成绩,反而需更早适应高考导向教学。"

 

三、非沪籍子女的实操应对建议

 

2025年非沪籍考生家长最需关注的是现有中考报名规则,而非贯通试点。上海中考报名仍要求: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满120分,或学生持有居住证连续满3年(2025年新规)。若积分未达标,即使就读试点学校贯通班,也可能无法升入本校高中。

 

建议分三步规划:第一,优先确保居住证积分达标,尤其社保缴纳年限(2025年要求连续6个月以上);第二,若子女进入试点校,需关注校内评价体系(如科学实践、课题报告占比40%);第三,保留中考备选路径,例如成都试点校允许学生初三前申请退出并回归中考。

 

四、未来趋势与家长决策参考

 

专家分析指出,即便未来扩大试点,"上海取消中考"可能性仍极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直言:"只要存在重点高中制度,学位竞争焦虑就不会消失。贯通培养仅缓解分流压力,但高考仍是终极赛道。"中国教科院王烽则提示,改革本质是应对学龄人口波动(2031年上海初中生达峰),未来可能推广"职普融通"综合高中。

 

对非沪籍家庭,更实际的挑战是学位供给。2025年上海小学入学人数27.2万,传导至2032年高中学位需求峰值。这意味着非沪籍子女中考竞争可能加剧,需提前通过积分提升录取优先级。

 

结语: "上海取消中考"的误读背后,实则是家长对教育公平与升学压力的焦虑。当前政策下,非沪籍家庭更应专注居住证积分达标与子女个性化培养,而非观望政策变动。中考制度虽在变革,但"分数竞争"转向"素养竞争"的趋势已明确。建议家长结合孩子特长(如科学创新、职业技能),善用贯通试点资源,同时夯实积分基础,双轨并行才能在新政中把握主动。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一对一规划顾问
更多福利,等你解锁!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
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
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
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进群不止分数!